儿童心灵启迪电影《放学后》定档5月20日

时间:2017-04-11 | 编辑: 晨曦 | 来源:爱特豆

摘要:国内首部儿儿童心灵启迪片《放学后》于5月20日,倾情献映.本片真实还原现实校园暴力事件,从根源上避免校园暴力的产生,呼吁更多的家长和孩子远离校园暴力。


爱特豆讯 2017年仅仅过去了四个月,媒体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就有数十起,想必大家都会被激发出一些愤懑之情.然而这只是被媒体所报道的极个别案例,还有许多或大或小的校园暴力事件并不为人所知。校园暴力如今已经成为网络热议话题,猥亵、群殴以及羞辱等事件不仅舆论在持续发酵,而且施暴者也遭“人肉”,被几近一面倒的“口诛笔伐”。校园暴力的频发,未成年犯罪的零成本等问题突出,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的外露。


“十年前的今天,我拼着命生下了儿子;十年前的今天,儿子拼着命来到我身边。每对母子都是这样拼着命才能相见,可是我却没有保护好他。” ——来自一名曾遭受校园暴力学生的母亲.看到这位母亲发的朋友圈,你的不让人感到揪心.

到底发生这些欺凌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呢?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比较多。从心理层面而言,有些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在家中都是娇生惯养、唯我独尊。长辈的过分溺爱、层层保护,助长了一些孩子的“霸王”心理,使其觉得自己高人一等,不可侵犯。特别是家境优越者,自我感觉良好会更明显。如果再结交一些气味相投的朋友,更会感觉信心爆棚。如果有同学冒犯了自己,则一定睚眦必报,痛下狠手。

还有一些施暴者则与之相反,这些学生往往家境不好,缺少关爱。父母因为各种原因对其忽略。一旦犯错,父母通常以打骂作为教育手段,这样的学生在与父母的不良互动中,也学会了用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。还有的学生则是在家庭以外的地方遭遇了暴力,比如被其他同学欺凌。经历这些伤害之后,有的学生也学会了伤害别人,会有意无意地欺负一些更为弱小的同学,或者干脆加入施暴者的群体,来欺凌其他学生。

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对攻击者的仿同。即模仿认同了攻击者的行为,使自己与其一致。这样既可以避免心理冲突,又可以将自己受到的伤害转嫁给他人。

这些行为和举止是不是越看越像你身边的某一个孩子或者朋友呢?国内首部儿儿童心灵启迪片《放学后》于5月20日,倾情献映.本片真实还原现实校园暴力事件,从根源上避免校园暴力的产生,呼吁更多的家长和孩子远离校园暴力。


免责声明: 文章如果来源是转载,内容的真实性未经核实,与爱特豆无关。如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有误,请联系本站做编辑和删除处理,文章仅作参考。

关注爱特豆:
扫描下载APP
发布活动、参加活动,
影视类活动抢票神器!
关注订阅号
随时查看影视最新资讯
权威,及时,有情怀!
相关文章:
评论一下

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: 010-57205690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kefu@itedou.com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注册入口 | APP下载 | 寻求报道

Copyright © 2015-2019 爱特豆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北京爱特豆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  京ICP备15044288号-2   京网文[2018]4740-381号

X